文章橫幅

外師講座

外師課程:「2024第二期人智學治療教育工作坊」

課程效益與設計理念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激勵協進會榮幸推出「2024第二期人智學治療教育工作坊」,透過專業團隊的合力協作,提供一個深入探索與實踐的學習平台,融合特教、職能治療、心理諮商與華德福教育的智慧,助力參與者成為更加專業與充滿愛心的教育者。

壹、課程源起

以魯道夫·施泰納博士(Rudolf Steiner)的三元性理念為基礎,工作坊將身、心、靈融入教育與療癒工作,並結合科學與靈性的雙向驗證。這一理念促使我們集結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實務工作者,分享並深化治療教育的實踐經驗。通過協會的支持平台,推動本土化學術資料的匯整與應用,助力專業發展,並凝聚全台各地治療教育者的共同力量。

貳、課程內容

此工作坊為三年制課程,每年兩期。第二期將進一步深化理論與實踐,包括:

1. 人類成熟發展階段:探討9至18歲成長階段,特別聚焦青春期內在生命力量與特質的展現。
2. 靈魂生活的誕生:理解卡爾·柯尼希所描述的「第二次出生」,加深對特殊命運個體的同理與支持。
3. 教育者的內在準備:強調教育者自我鍛煉的重要性,以便更有效支援學生發展。
4. 健康與療癒課程設計:針對後期學校階段的課程設計,提供創新且符合特殊需求的調整建議。
5. 藝術體驗:涵蓋優律詩美、泥塑、歌唱與繪畫等活動,旨在激發靈活性與創造性想像力。

參、課程目標

1. 深化對青春期發展階段的理解與因應策略。
2. 培養對特殊需求個體的共情與支持能力。
3. 增強教育者的內在力量,提升教學與療癒效果。
4. 掌握健康與治療教育課程設計,靈活應用於教學實務。

肆、主辦與支持單位

本工作坊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激勵協進會主辦,全漢企業 FSP GROUP 誠摯支持。

伍、報名資訊

日期:2024年11月29日-12月1日

課程內容與時間:詳見課程表,若有變動將另行通知。

講師團隊

Alan Thewless

背景:Alan Thewless 出生於英格蘭北部,自幼與自然景觀緊密連結,特別是英國的山脈景致,為他的藝術與教育視野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他曾在謝菲爾德和利物浦學習美術,並在萊斯特進修教育學,隨後在倫敦接受 Dr. Brian Masters 的指導,成為一名華德福教師。

教學與研究經歷:自1984年投身華德福教育,Alan 將教學視為一門療癒性藝術,特別著重心智與靈魂的平衡發展。2002年移居美國,他在坎培爾特殊學校(Camphill Special School, Beaver Run)學習並參與治療教育,受教於 Dr. James Dyson 和 Dr. William Bento,進一步專研人智學心理學。

專長:Alan 深耕星智學領域30餘年,並於國際上開設課程、撰寫文章,持續研究音樂的療癒特性。他致力於設計並製作治療性樂器,為各年齡層提供創意而實用的音樂療癒體驗。



優律詩美講師:呂明蔚老師 (De Ming Wei)

背景:出生於馬來西亞馬六甲的呂明蔚老師,具有豐富的藝術與教學經驗,畢業於馬來西亞藝術學院純美術系。

專業訓練:她完成了慈心華德福師資培訓課程,並於3ei 新竹優律思美學校專精優律詩美教學,接受柏林優律思美學校的督導。現擔任光織優律思美舞團行政人員及3ei 新竹優律思美學校排練助教。

教學特色:呂老師致力於推動藝術療癒,尤其在優律詩美領域,為學生開創靈動與心靈平衡的學習經驗。她強調內外合一的身體感知,並以藝術活動促進內在靈活性與創造力。



泥塑講師:陳鈞佩老師

背景:現任昱光華德福高中及青禾華德福的泥塑與木工老師,陳鈞佩老師多年來活躍於華德福教育界,曾在仁美華德福兼任藝術與木工課程。

經歷:她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曾在雲林縣古坑華德福實驗高級中學擔任教師研習講師,並於明新科技大學教授創意手作課程。陳老師設計的泥塑課程融合自然材料,旨在培養學生的手工技巧與感官發展,並激發其創意潛力。

專長:她強調手作藝術的療癒效果,帶領成人與孩童探索材料的可塑性與生命力,幫助他們在動手創作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愉悅。



翻譯:戴君玲老師

背景:一位深耕人智學的終身學習者,戴君玲老師曾於華德福高中任教,並積極參與特殊教育工作,將人智學理念帶入教學實務中。

專業貢獻:她以人智學與華德福教育來支持特殊需求孩童及其家庭,透過帶領讀書會促進家長與教師的自我成長。她將翻譯視為內在修煉,持續學習並希望能把施泰納博士的療癒教育和基督奧秘觀帶入華文世界,增進社會對這一領域的理解與應用。

地點

11月29日:3ei 優律思美學園(竹北市復興六路25號4樓)

11月30日-12月1日:新竹縣立北平華德福實驗學校(新竹縣新埔鎮62號,史代納廳)

報名課程